生成式 AI 进入高速发展期,愈来愈多企业在工作中积极运用该技术,但要如何将生成式AI的优势最大化,同时避免其规范上的种种争议?包括训练这些人工智慧模型的资料是否有侵权、训练好的模型有无偏见或歧视、模型所生成的内容,在智慧财产权和着作权上又该如何看待等等,仍然是许多人正在摸索的方向。
用好生成式 AI 的关键:如何问出好问题?如何下出好提示?
「在 Midjourney 下指令,进而得到一张好看的图,其实很简单,但如果要精确地让 AI 画出自己脑袋里想要的图,水就很深了,比想像中困难许多。」资讯解决方案供应商李慕约有限公司创办人李慕约上周末在第一届 Generative AI 年会上表示,虽然生成式 AI 可以产出及格的成品,但想要更精确、更细致,如何问出好问题便是重中之重。
李慕约分享了几个提高 AI 回应品质的几个方法,像是请 AI 「逐步思考」,或是用引导的方式请 AI 列出优秀作品具备哪些条件,再一一满足这些条件,一步一步写出好的作品。宜兰中山国小资讯组长林颖俊也提到,与 AI 协作时,可以善用「苏格拉底法」,不断透过提问,确认想法、找到前提的漏洞,一步步的搭好思维阶梯。
另外,AmazingTalker AI Team 负责人林炜勋则认为,「角色扮演」是与 AI 共事的一大关键。以 ChatGPT 为例,它平常说话有点笼统,甚至有点笨,但当要求它扮演某个角色回答时,知识水准就会提高。
而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下,把问题问得更好有 2 种进阶技巧:一是问得更细,把各种能联想到的用途或场景都向这位专家「请教」;二是尽可能给例子、抛出想法,让生成式 AI 有迹可循地产出最佳成果,「生成式 AI 心中永远不会有想要表达的想法,只有人类有。」DataDecision.ai 数据科学家尹相志说。
而李慕约也指出,在人机共存、相辅相成的工作状态下,ChatGPT 看起来好像比人懂得更多,想法更周全,但人类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选择」适合的资讯。「在过去,要从 4、5 个作品里选一个最好的并不难,但现在有了生成式 AI,人可能需要从 1,000 个选项里面选择一个最好的,」他说,「此时选择的能力就是关键。」
问对问题、下对指示,再从中选出最佳解,或许就是人类与生成式 AI 的共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