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掀起一波上班族被取代的时代焦虑,对求学中的学子更是。研究对话式AI的台大资工系副教授陈縕侬,也坦承现在她的学生都在问她,还需要学写程式吗?但她表示,还是有这些软技能无可取代。
「我的学生都在问,现在还要学写程式吗?自己学了半天,还写得不如AI写得快、写得好,那自己到底在干嘛?」台大资工系、资讯网路与多媒体研究所副教授陈縕侬,谈起致力研究的AI人工智慧,会不会取代自己时,想起学生们的焦虑,眼神里都是温柔,「我都跟他们说,来,让我们问问ChatGPT到底资工系学生,还要不要学写程式?猜猜看,答案是什麽?」
36岁的陈縕侬,面对学生的人生问题,引导方式也很年轻。
她表示,ChatGPT回应了人类软体工程师,有不可取代之处,因为软体工程师的任务范畴,不限於写程式,而是还要理解客户需求,并且盘点资源与成本,定制一套解决方案,「AI写程式很擅长,但在实际写程式之前,需要沟通、理解的软技能(soft skills),这段还是非常复杂,人类很难被取代。但相反的,如果你只停留在写程式的阶段,的确就只能被取代了」。
娇小活泼的年轻学者陈縕侬,看起来如同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实在很难想像是已经在带研究的大学副教授。陈縕侬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是在27岁时得到台湾杰出女科学家奖新秀奖(2014年),其後一路快打快攻,29岁任职美国微软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员,当年度辞职返回台大任职,并在31岁时获选科技部爱因斯坦培植计画奖助(2018年)。36岁升任成为副教授,也就是今年,她成为台大资工系最青春的副教授。
图/娇小活泼的年轻学者陈縕侬,看起来如同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但她今年已升任成台大资工系副教授。苏义杰摄
她拆解ChatGPT背後技术突破,反认「工人智慧」重要
「AI人工智慧,就是用机器模拟人类会有的智慧行为,」主要研究领域是「对话式AI」的陈縕侬,拆解这波ChatGPT带动的技术突破。
她表示,人类的其中一种社会行为是「感知」,如同过去为人熟知的「辨识型AI」,软体系统被动接受资讯、并且理解意涵,「但是人类有另一种社会行为是『生成』,我会唱歌、会画画、会写文章,这是主动产生内容,这就是今年广为人知的生成式AI。当然生成比辨识要难,如同要小朋友写一篇作文,一定比分辨一篇作文的类型,要难上许多」。
辨识型AI的限制是,系统训练需要较多的人为介入,也就是标记资料的类型,陈縕侬形容「人工智慧之前,要先工人智慧」,但优点是系统路径清晰,所以「可控制」,因此其应用发展蓬勃,受到企业喜爱。
「生成式AI就像一个活蹦乱跳的小朋友,比较不受控,就需要更多的关注,才能引导它。它的特色,是拉齐所有企业的AI水平,改变了竞争状态,」陈縕侬分析,对後进者而言,就算现在才开始发展AI应用,也不会落後太多;对先进者来说,虽然经验值较高,其後的延展性较高,但单就技术来说,领先程度可能就没有以往显着。
「眼见不能为凭」的时代已经来临
2023年崛起的生成式AI,不仅引发产业新变革,其技术特性,也将带给人类社会新的变迁挑战。过去20年搜寻引擎Google,让人类获取知识,从困难变成简单;今年ChatGPT带动的生成式AI,则是让组织资讯、创造内容,从困难变得简单。
生成式AI可以快速重组内容,生成很多类似「草稿」的文本,世界上将充斥愈来愈多各式各样的资料,良莠不齐、真伪难辨,「麻烦的是,这些资讯不见得是谁刻意做出来的假讯息,可能就是AI不小心自己脑补,或是乱接文字接错了,所以,现在开始将是『眼见不能为凭』的时代了」。
难道生成式AI推动的人类社会,将是以「不信任」为基础的社会?
陈縕侬对此保有科学家的正面积极态度,她表示,有所保留、不要尽信,是AI时代的人类新素养,其中「资讯识读」成为重要的能力,此外时代变迁,也将会产生新的工作职缺,甚至带动新的人类社会样貌,例如擅长人机沟通的「AI训练师」,需求将会暴增,或是因为机器替代部分重复性的工作,而实现「周休三日」的愿景。
「也许也将改变原有的工作价值观,或是改变社会阶级概念,因为AI改变了基层的白领工作,让人们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陈縕侬乐观地说,「这时候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务、擅长的事务,可能更重要」。
陈縕侬小档案
出生:1987年
现职:台大资工系、资讯网路与多媒体研究所副教授
学历:台大资工系硕士、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CMU)电脑科学暨语言资讯博士
重要经历:微软研究院深度学习科技中心博士後研究员
重要荣誉:2018年科技部爱因斯坦培植计画奖助、2014年台湾杰出女科学家奖新秀奖
更多精采报导,欢迎加入《远见》 Line官方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