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作者 采访撰稿|罗亿庭。想要一只像哆拉A梦的机器猫,本刊编辑。科普AI教育电影人工智慧AI影视作品《科学少女》人形AI机器人生命亲子教育科学教育Take Home Message➤《科学少女》是全台首部科普AI教育电影,内容涵盖了科学教育、生命、亲子教育,也希望能打破女生做理工研究的印象。
➤ 在电影中,庄景燊导演与王银国监制希望强调「弱AI」的概念,AI应该是帮人类服务,绝不能反过来控制人类。
➤ 庄景燊导演与王银国监制也希望能藉由电影纪念两位已故的台湾女科学家——吴嘉丽、林清凉对女权运动、女科学家权益的争取。试想如果有一天,你过世的亲人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样貌重新回到身边,你会有什麽感受?
全台首部科普AI 教育电影《科学少女》即将在今(2022)年9月上映,剧情描述在2029 年时,一位拥有科学天赋、经常获得各式科学竞赛冠军的17 岁少女子瑜,制作出一个以过世母亲为原型的应用程式(App)「Happy Phoebe」,将母亲的高超厨艺与笑颜都纪录在App 中,令使用者可以与它互动,也让自己能藉此怀念她。而在母亲过世後不久,不愿意让妹妹子珈得知妈妈过世消息的工程师父亲,带回了一个外貌与母亲一模一样的泛用型人形AI 机器人「艾普洛」,希望能利用AI照顾两位女儿,并安慰子瑜的丧母之痛。机器人有办法代替妈妈吗?艾普洛与母亲一模一样的外表,让子瑜非常无法理解父亲的决定,因此与艾普洛在生活上产生了诸多磨擦⋯⋯卢以恩、王传一、姚 以缇、郑品茜在《科学少女》中饰演幸福的一家人。(华影国际影艺提供)姚以缇在剧中须全神贯注保持「机械感」。(华影国际影艺提供)最初的剧本不着重於AI ?虽然曾执导过《神之乡》、《引爆点》等影视作品,但《科学少女》的导演庄景燊过往从没有过拍摄科普相关影剧的经验。作为全台第一部谈论到科学教育的电影,为什麽他会选择以「AI」作为想谈论的主题呢?庄景燊表示,这出电影最一开始的剧本其实是由本部片的监制——台湾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王银国所撰写,而且初稿内容更不完全着重於AI !
「原本设定是六集的迷你影集。」王银国说着最初的大纲构想,在最一开始的剧本中,剧情主角设定为一对父亲过世的姊妹,由於过世的父亲希望能让姐妹俩体会到科学的奥妙,因此设计了很多充满物理、数学、化学、AI 等科学实验的闯关关卡,让她们能一边做实验一边闯关、学习。「但这样的剧情太着重於科学教育,缺乏戏剧成分。」庄景燊解释道。这出剧本在通过当时的科技部补助後,因为预算考量而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也从原先设定的六集影集改为制作单一集的电影,「电影必须要有卖点,要如何以低预算完成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很艰钜的挑战。」庄景燊说。(华影国际影艺提供)
但究竟为什麽AI 最後成了本部片的主轴呢?原来一切都与庄景燊搜寻资料时,看到纽约街头的一个AI 快闪忏悔室(Pop-Up Confessional)实验有关。这间AI 快闪忏悔室是由美国制片公司「Third Party Films」为了HBO 电视台预计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所设,如果你有什麽不可告人、但憋在心里又很不舒服的秘密,都可以进入伫立於纽约街头的忏悔室中,告诉这些由驻守在忏悔室且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AI,让它们聆听你的秘密。《科学少女》於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取景。(华影国际影艺提供)「我们原本想像中属於未来的东西,其实已经快到了。」在看到这项资料後,庄景燊心想。因此他後续才会将AI 融入《科学少女》剧本中,再加上目前许多学生都开始投入App 撰写,因此才有了剧中撰写「HappyPhoebe」App 的剧情设计。
除了推广科学教育之外,在电影中生命、亲子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王银国监制与庄景燊导演在访谈中也提到,他们想拍的并不是一部「让观众完全懂得科学知识的教育型影片」,而是希望能让观众领略一个喜欢科学、写程式的女高中生,如何从母亲过世的事件中成长、走出伤痛。此外,也期望这部电影能启发女同学理解,其实她们有一些先天上的优势,像是细心、耐心、坚毅等特质都很适合从事理工类研究,打破女生不适合踏入理工领域的迷思。姚以缇分饰AI 机器人艾普洛。
(华影国际影艺提供)强AI 还是弱AI ?机器人会统治世界吗?在许多好莱坞电影中,AI 出现自我意识、反过来攻击人类等桥段屡见不鲜。既然谈到了AI,我们也不免俗的想知道导演与监制对於「AI 有一天会统治世界、AI 科技有可能取代人类」有什麽看法呢?在听到问题後,两位都一致表示所有AI 机器人一定是朝向拟人化的方向前进,但他们一直想强调的是「弱AI」〔注〕,机器人绝对不能反过来去控制人类。
而在电影制作时,他们也参考了科幻小说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一篇关於AI 与人类的短篇小说《转圈圈》(Runaround)中,首次描述的「机器人三大法则」(Three Laws of Robotics):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除非命令与第一法则发生冲突;
三、在不违背第一或第二法则之下,机器人可以保护自己。
「我们想以正向的方式去看待AI。科技本身没有善恶,善恶来自於人怎麽应用科技。」王银国表示,现在许多人都害怕AI 会产生情感、自主意识,甚至变成另一个物种。「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强AI 不可能,人类怎麽制作出比自己更加聪明的东西?」而在电影中也有一段辩证强AI 与弱AI 的情节,读者们在观影後也不妨思索一下,你支持的是强AI 还是弱AI 呢?注:为什麽AI 还分强、弱?强AI 又称为「通用型AI」,指的是思考、判断能力与人一样好,甚至能够执行所有人类工作、拥有智慧的AI,可能取代人类;而弱AI 则是像现在状况一样,能下扫地、提供知识、下围棋等,在「特定领域」能做得很好的AI,目前社会中的AI 多半属於此类。纪念两位已故的台湾女教授为了这部电影,导演、演员其实也花费了不少心思。由於以前从未拍摄过AI 相关题材的电影,庄景燊也与剧中饰演「艾普洛」的演员姚以缇一起研究了许多与AI 有关的影视作品,像是《杀手管家》(Better Than Us)、《人造意识》(Ex Machina)、《云端情人》(Her)等,建构出一些演出AI 时的表演逻辑。例如身体在动的时候要头先动,而後身体才会转、手才会跟着出去,眼睛也一下都不能眨!「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拍每部片都可以克服一些挑战,」庄景燊说,「演员是必须信任导演的,不然他不会把他所有的东西都交出来。」台湾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王银国,同时也是《科学少女》电影监制。(作者提供)《科学少女》於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拍摄。(华影国际影艺提供)此外,这部《科学少女》还有另一项重要意义,那就是纪念两位已故的台湾女科学家——淡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吴嘉丽,以及台湾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林清凉。「我从物理系毕业後,还想说我这辈子应该跟物理、科学没什麽关系了。」庄景燊说,除了王银国监制的邀约之外,最後让庄景燊点头答应拍片的契机就是吴嘉丽老师,她对女权运动、女科学家权益的争取,打动了庄景燊。王银国也说明,「我申请到计画之候就很开心的打电话给林清凉老师,而老师也很开心,但我在5 月时告诉她,她11月就走了。」因为过往曾受过林清凉老师在教学、科普教育上的不少鼓励,这件事对王银国造成了不小打击。《科学少女》导演庄景燊,代表作有 《神之乡》、《引爆点》等影视作品。虽然最终无法看见《科学少女》的电影成果,但这两位老师对於王银国、庄景燊心灵上的支持,令他们能克服种种困难与考验,最终成功结出累累果实。「无论是男生女生,不要看到科学就害怕!」最後,王银国也希望能藉由这部电影,打破学生常对科学感到害怕的迷思。其实科学有它有趣、新颖、可以进一步深度思考的地方,只要你拥抱科学、科学同样也会拥抱你。上映日期:2022-09-16
片长:01 时48 分
发行公司:华影国际影艺有限公司
导演:庄景燊
演员:卢以恩、姚以缇、王传一、林晖闵、李知安、柯宇纶、许时豪、郑品茜(华影国际影艺提供)